關于粘膜免疫系統的基本特征相關介紹
粘膜免疫系統的淋巴組織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接近抗原,二是誘導和效應位點的區域化,以消化道相關淋巴組織(GALT)為例:消化道相關淋巴組織由Peyer結(PP)、腸系膜淋巴結(MLN)以及分散在粘膜固有層(LP)和腸上皮中的大量淋巴細胞組成。PP中有明確的T細胞區和B細胞區,是典型的二級淋巴器官,位于小腸系膜的對側,與腸腔僅隔一層立方上皮細胞。這層上皮細胞被稱為濾泡相關上皮,之中除了普通的腸細胞、各種類型的淋巴細胞外,還有一種特殊的上皮細胞(M細胞),負責攝取和轉運抗原。腸系膜淋巴結也是二級淋巴器官,與PP通過淋巴管道相連,又經胸導管外通血液,是粘膜與外周免疫系統的中轉站。
腸腔抗原被M細胞攝取運送到Peyer結(PP),經抗原遞呈細胞(APC)加工并遞呈給T細胞,淋巴濾泡被激活,產生致敏的T、B淋巴細胞和記憶型T、B淋巴細胞;致敏的T、B淋巴細胞經腸系膜淋巴集結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大部分被帶到粘膜固有層,少部分進入其他外分泌組織。
如果說Peyer和腸系膜淋巴結(MLN)是誘導位點,那么粘膜固有層和腸粘膜上皮中的淋巴細胞就是局部免疫的效應位點。淋巴固有層中有免疫系統中的大多數成分:大量的B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和T細胞。腸上皮細胞中總細胞數的15%是淋巴細胞,淋巴細胞的90%是T細胞。腸上皮淋巴細胞是離抗原最近的淋巴細胞群。
誘導位點
誘導部位為首次接觸抗原并誘導起始反應的部位,主要有一些粘膜相關的淋巴組織,包括腸道相關淋巴組織、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和近幾年發現的眼結膜相關淋巴組織或微褶細胞(M細胞)等具有生發中心的上皮淋巴組織。當病原體與之接觸,即被攝取,誘導T細胞和B細胞反應。在IgA的誘導位點可以出現所有的免疫活性細胞,如CD4+、Th細胞、CD8+、CTLs、B細胞和輔助細胞。這些細胞調節抗原特異性效應細胞的產生,參與粘膜表面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效應位點
局部粘膜免疫的效應部位包括腸道、呼吸道、生殖道等粘膜的固有層及一些腺體如乳腺和淚腺等。已知人類淚腺中85%的抗體為sIgA。禽類特有的哈德氏腺是一個局部免疫器官。腸道粘膜固有層是最大的粘膜效應位點, ,可分離到大量的IgA型漿細胞。其主要細胞成分為淋巴細胞,其中B細胞占20%~40%,T細胞占40%~60%,巨噬細胞占10%,嗜酸性粒細胞占5%,T細胞大部分為CD3+、CD4+、CD8-,起促進免疫的功能。約1/3的T細胞是CD3+、CD4-、CD8+,起細胞毒性作用。
在抗原刺激IgA誘導部位之后,粘膜結合淋巴組織內的B細胞和T細胞被致敏,致敏的T細胞和B細胞通過淋巴管離開粘膜結合淋巴組織,并通過胸導管進入血液循環,之后進入效應部位。在這里B細胞定居下來,并在抗原、T細胞及細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變成成熟的IgA漿細胞,并分泌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