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技術模式利用前茬可降解地膜雙壟溝玉米種植結構,結合玉米高茬收獲(留茬5~10厘米)、將玉米整稈就地鑲嵌于兩行留茬間的小壟上,形成約40厘米寬的帶狀覆蓋,在70厘米寬的大壟上種植馬鈴薯,秸稈不需異地搬運,不僅取材方便省工,抗旱增產效應突出,而且建立了 “地膜覆蓋種植玉米、玉米秸稈覆蓋種植馬鈴薯”的合理輪作倒茬技術體系,可大幅度減少對地膜的依賴。秸稈覆蓋后旋耕粉碎還田,有利于培肥地力、種養結合?! ?..
以上兩個《規程》是由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在廣泛調查研究、統計分析及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編制完成的,技術規程結構合理,內容完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em>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機械化作業技術規程》對秸稈粉碎覆蓋還田、免耕精量播種等作業環節提出了技術要求,使該項技術在機械化生產作業中不跑偏、不走樣,提升秸稈覆蓋還田情況下免耕播種機械化作業水平。...
陳學庚院士(左二)在田間地頭指導秸稈粉碎還田殘膜回收機改進性能。 受訪者供圖 ???團隊研發的秸稈粉碎還田殘膜回收機在新疆沙灣縣作業 受訪者供圖打破“無機好用”的僵局農機在田里作業,四周風塵仆仆。白色的殘膜在機器的推動下,老老實實地捆綁成了一卷。機器像個“吃”秸稈的“怪獸”,把秸稈嚼碎了,再“吐”回機器的側邊位置。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一口氣解決了回收殘膜、秸稈粉碎還田、保持水土三大問題。...
同時,研究人員以密植高產、精量點播、機械施肥、機械打藥、秸稈還田、機械粒收等一批關鍵技術為核心,集成了玉米密植高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實現了高產高效協同?! 鹘y的玉米種植方式對水分和肥料需求較大,如何以更少的水、肥實現更高的產量,也是科研人員關注的重點。...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